118全球新闻网 | 118news.com.au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中国人“变形”的日本研究热

2016-7-8 09:26| 发布者: mona | 评论: 0

导读: 甚至中国的文人们来了日本,去京都和奈良看了看,回国就热泪盈眶写文章“在日本看到了唐朝”——中国人面对日本时的优越感,还真是充满悲壮:明明看到的是日本人的京都与奈良好吗!但中国人偏偏要“梦回唐朝”。


今年春天,我同时听到关于野岛刚先生(以下略去敬称“先生”二字)的两条消息:一是他从工作了24年的《朝日新闻》辞职了,他从此可以作为独立作家,自由地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二是他的新书《被误解的日本人》通过上海三联书店在中国出版。在这之前,野岛刚在中国出版过的两本书:《两个故宫的离合》与《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都得到相当的好评。
与主要讲述和考证中国历史文化的前两本书不同,《被误解的日本人》是过去二年时间里,野岛刚对于日本的社会现象、生活日常、国民性,以及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记录、剖析与思考的一本文集。

作为整本文集的开场白,在首篇《被中国人误解的日本人》一文中,野岛刚写:
“中日间误解的种子实在太多。何况,相比花了一千五百年潜心研究中国的日本人,中国人对日本的观察不过短短百年,误解之多也是必然。”
野岛刚在书中写的这句话,让我想起美国出生的日本研究学者唐纳德·金先生曾经的一次演讲,主题是《海外的日本研究》。在这篇演讲中,唐纳德先生说:“海外(这儿主要指欧美等国家)的日本研究,大体上只有四百来年。而朝鲜与中国,虽然和日本有数千年交往,但是,朝鲜人和中国人都没想过要研究日本。虽然有人学日语,且中国的历代史书上,都必定有与日本相关的记载,但是,那些记载,几百年不变,而且都是中国人自己一言堂式的记录,几乎没有使用过日本的资料记载。”因此,唐纳德·金先生说:“可以认为没有真正的日本研究。”
今年94岁的唐纳德·金先生是日本研究大家,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被誉为日本文学与日本文化研究第一人。1938年唐纳德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并碰巧与一位祖籍广东的李姓中国学生邻座,因为跟李同学的交好,令唐纳德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甚至还跟着李同学一起学习过一段时间中文。
正因为唐纳德对中国文化表现出兴趣,所以,不久之后他便被他另外的朋友拉去学了日文。始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唐纳德最终走上了日本研究之路——现在看来,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理由。但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或欧洲人而言,这却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如果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首先一定要学好日语。唐纳德说:“理由是当时的美国人已经知道了:日本学者非常优秀。对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学,美国人认为日本学者比中国学者的研究做得更好。所以,如果想在美国研究中国,无论如何也必须学好日语,必须阅读日本人写的东西。”
因此,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上日语二年级的唐纳德,拿到的一本名为《Elementary Japanese for college students》(大学生日本语基础)的教科书,完全是一本以日文阅读为主、无关日语会话的教科书。既然学习日语的目的,就是为了看懂日本人写的中国研究资料,所以日语会话也就完全没有必要,只要能看懂日语就可以了——这是当时美国人的想法。这种想法自然反应出当时的美国也同样有轻视日本文化之嫌,但也从中折射出日本人在中国研究上所下的功夫。而事实上,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有一拨又一拨的日本人,在前赴后继地潜心研究中国。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自不必说,就是现代,虽然中国的社会构造或某种流行趋势,并不吸引普通日本市民或是日本年轻人,但是这也并不妨碍研究中国的日本学者们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城乡社会等各方面的持续关注,并因此汇聚整理出丰富的、且从未断层的中国研究资料。甚至可以肯定地说这么一句话:不仅仅是过去,就是未来中国人想要寻找现代中国的完整历史,依旧要借助于当下日本学者们的中国研究。
而中国,过去对于日本基本是没有任何研究兴趣的。所以,历史上虽然有日本向中国派遣了“遣隋使”“遣唐使”,去中国进行现场学习现场调研,但中国派遣到日本的人,都并非现场调研学习,而是去送货上门——去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仍然是为日本人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所以,通常所说“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之类的话,是非常不确切的。正确的说法,是“中国向日本单向输出文化源远流长”。这种单方面的文化输出,拔高了中国人面对日本人时的视线。从古至今,即使是个没念多少书的中国人,说起日本都会开口闭口来几句“小日本”——虽然日本在全球范围内来说,并不算一个小国,但中国人从上至下对于日本有一种俯视感,且即使近现代中日两国间的文化输出流向早已经逆转,但中国人这种俯视日本的姿态却从未改变。

123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