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全球新闻网 | 118news.com.au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帝师桓荣:以品德学识赢得天下礼敬

2017-9-22 06:00| 发布者: hubert | 评论: 0 |来自: 腾讯儒学

导读: 老师以道授徒,学生以道尊师,方能文脉不断,斯文不坠。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其实不止学者有师,人人皆当有师。


学者必有师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或学治国平天下之道,或学稼穑养殖之术,生而知之者极少,所以都需要有老师来指导。韩愈认为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这是十分正宗的儒家师道观。而在历代儒者眼中,做帝王师又是最高的荣耀。在汉代历史上,像萧望之、韦贤、韦玄成、张禹等儒家学者都曾做过帝王师,但最让儒者们感到荣耀的却是东汉明帝刘庄的老师桓荣。

桓荣,字春卿,今安徽怀远县人。据《后汉书》的记载,桓荣是一个靠勤工俭学而成功的典范。《桓荣传》说他“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其中的“客佣”,其实就是为他人打工。而“不窥家园”一事,自然会让人联想起两个典故,一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二是董仲舒治学三年不窥园之事。桓荣在外求学,十五年不曾回过家,可谓备尝艰辛。可喜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桓荣最终学成明道,不枉自己的付出。

孔子说“君子固穷”,桓荣学成之后,因不愿在王莽手下做官,所以就带着他的书籍,和弟子们一起逃到山中躲藏起来,虽然经常忍饥挨饿,但仍旧讲习礼乐不息。《后汉书》对此事的记叙,让我们想起的是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时仍讲习诗书礼乐之事。由此亦可见桓荣安贫乐道之一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建武十九年,已六十多岁的桓荣,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此时桓荣的弟子何汤为虎贲中郎将,教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明帝)学《尚书》教得很好,光武帝就问他的老师是谁。何汤如实以告,光武帝于是就直接把桓荣请过来做太子的老师。每次朝会时,光武都叫桓荣在百官之前讲述经书,并且大加称赞,说道:“得到您差点晚了!”从此之后,桓荣便以他的经学和道德修养赢得了时代的尊重。

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第四个儿子,除了皇帝这一角色外,他其实还是一个经学家。《明帝纪》中说他十岁通《春秋》,后从桓荣学《尚书》,又成为《尚书》专家。可以说,在明帝的成才过程之中,桓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故而明帝对他极为尊敬。爱屋及乌,明帝除了对桓荣倍加崇敬之外,还先后拜桓荣二子为郎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早在刘庄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桓荣病重,刘庄朝夕问病,赐给珍馐、帷帐、奴婢,并且对桓荣说:“老师您万一有什么不测,您也不用担心家里。”言下之意,自己将保护桓荣家族。据现有史料来看,几乎只要桓荣生病,刘庄必亲自问疾。桓荣去世前,明帝前去探病,刚到桓荣家所在街道时便下车步行,捧着经书来到桓荣前面,泪流满面的拉着桓荣的手,赐给桓荣大量珍贵药材、器具等,长久不愿离去。很多人认为这是明帝在作秀,笔者却认为这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真情流露。中国人常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绝不是一句空话。汉明帝与桓荣,虽是师生的关系,但明帝对桓荣的感情,确犹如儿子对待父亲一般。

上有所敬,下亦必甚之。因明帝对桓荣的无比尊崇,所以文武百官对桓荣自然更是尊敬有加,不敢造次。史书记载,桓荣生病时,诸侯、将军、大夫前来探病者络绎不绝,而且没有人敢乘车到桓荣家门前,都是步行,然后在桓荣的床下拜见。桓荣的门生弟子乃至天下的儒生见此,都感到十分的荣耀,将此事传为美谈。


尊师重教

其实,读书人以桓荣为荣,不仅是因桓荣曾做过帝王师,更在于桓荣以自己的品德学识赢得了皇帝的尊重,受到了天下人的礼敬,为读书人长了面子。而且,桓荣与刘庄这一对师徒,其实也是互相成就的。汉明帝对老师的尊敬,成就了帝王师的荣耀;反过来,也为自己赢得了尊师重教的美名。所以,我们不仅要讲师道,也要讲“徒道”,即为徒之道。老师以道授徒,学生以道尊师,方能文脉不断,斯文不坠。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