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全球新闻网 | 118news.com.au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上海皇帝”杜月笙: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2017-11-1 07:50| 发布者: hubert | 评论: 0 |来自: 搜狐

导读: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1949年5月1日,一个清瘦的男人偕全家,随身暗藏着四十万美元,在上海南外滩十六铺码头登上荷兰客轮。


望着烟雨中的花花世界上海滩,黯然神伤,半晌说了一句话:“当年我是小瘪三,在十六铺起家,想不到成了百万富翁还是落在十六铺,重新走上倒运的道路。”

这个清瘦的男人就是中国三百年帮会第一人,有上海皇帝之称的青帮老大杜月笙,也是上海滩著名的“闻人”。按著名报人徐铸成的说法,流氓首领,帮会领袖,不管你有多大声势,只能叫做“大亨”,上海滩够得上“闻人”的只有少数的几个人,而杜月笙就是其中之一。

周立波说杜月笙同学是上海人民的杰出代表——他是浦东人,是一直都排外的上海人都承认的本地人。

杜月笙(1888—1951),原名月生,发迹后改名镛,号月笙,1888年8月22日出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的鬼节。

杜月笙的父亲杜文卿,曾在茶馆当过跑堂,在码头做过丁役,后又与人合作在杨树浦开过一家米店,惨淡经营。母亲朱氏则时常帮人浆洗衣物,补贴家用。

1890年夏天,上海流行霍乱,朱氏却在这情况危急的岁月里又生下了一个女儿。产后,她由于极度的衰弱而死亡。杜文卿悲痛万分,无奈之下,他把杜月笙和女儿一同抱回杨树浦,三人相依为命,最终无法支撑,把女儿送给了别人。

多年以后,杜月笙历尽沧桑,成为名闻全国的上海大亨之后,曾高价悬赏、千方百计寻找这位早年送人的妹妹,结果杳无音信。

14岁的时候,杜月笙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日夕与当地的一些流氓痞子鬼混,又因为嗜赌成性,不久便被水果行开除,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不久即被称为“水果月生”,“莱阳梨”,因为他练就了一手高超的削梨技术,嘴里和别人谈笑的时候,飞快地动着手指,一眨眼功夫,均匀地削下一圈圈果皮,粗细深浅如一,一刀到尾不断不折。

就是这个水果月生在削水果的时候,说:“我的箭头指向上海滩,我的疆界要越过十里洋场!”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这个从社会的最底层黑头黑脸冲出来的小瘪三,十四岁到上海水果行做学徒,凭着削水果出类拔萃,成为出名的水果杜。而后拜了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因这层关系不久进入了上海滩黑帮老大黄金荣的公馆。

成名后的杜月笙有一句名言: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他从进入黄公馆后,开始用心揣摩别人心意,根据不同类型性格的人,运用不同的手法对待。凭着过人的精明,超乎常人的机敏,凶狠,深谙人内心的各种弱点,游刃有余地游走在各种势力的夹缝中,最终呼风唤雨,后来居上,势力远远大于黄金荣,一跃成为旧中国教父。

二十世纪上半叶,杜月笙在号称冒险家乐园的上海滩创造了无数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

自20世纪30年代起,他插手各行各业,在银行界、工商界、交通运输界,乃至电影界、新闻界都有杜月笙的股份,他最多担任七十多家当时赫赫有名大公司的董事长,他究竟聚敛了多少财富,是一个谁也无法计算的天文数字。

青帮之外,设立恒社,手下门徒数以万计,有“杜月笙吼一吼,上海滩抖三抖”一说。

有传说当年杜月笙的车牌号是77777,为上海滩最风光的一个号。

成名后的杜月笙依旧经常拿一把水果刀,实则是一把伪装成水果刀的手枪。

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淋淋的,杜月笙起家是因为鸦片。

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与黄金荣、张啸林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

据当时的西文报纸《字林西报》所载,三鑫公司贩运鸦片,一年得利相当于北京政府收入的三分之一。

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中描述了杜月笙鸦片销售这条通畅的“全球网络”:杜月笙的很多海洛因都是通过官方渠道进入法国大市场的,由于上海法租界由河内管理,而不是直接由巴黎管理,这就构成了一个由上海到河内、西贡进而直到马赛黑社会的阴暗交通网,这个网由科西嘉人强大的“科西嘉联合会”所控制。这个联合会有一个更通俗的叫法是“黑手党”。据西格雷夫的记录,有人甚至认为当时全世界的八包海洛因中,就有七包出自杜月笙之手。

黑白通吃,财路畅通,真可谓操的是卖白粉的心,挣的更是卖白粉的钱。

上海三大亨中,素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

当时著名的大律师秦联奎曾在杜月笙开办的赌场消费,结果连输四千大洋。秦悻悻离开时恰被杜月笙看见,杜月笙问清秦的身份后立即将这四千大洋托人如数奉还,并传话体贴地说:“当律师的靠摇笔杆、用心血、费口舌为生,没有多少钱好赚,我不能赢他的钱。”秦联奎自然十分感激,从此他经常到杜处询问是否有事需要帮忙,后成为杜的忠实法律顾问。

国学大师章太炎,也就是辛亥革命元老章炳麟。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却是两个人:章炳麟就是一个身着和服、金刚怒目的革命家,章太炎似乎就是个身穿长衫、皓首穷经的老学究。其实不然,猫和咪都是他。

近代史上,能真正称得上国学大师者的寥若晨星,而章太炎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一位。鲁迅称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胡适称他是“清代学术史的压阵大将”。这种称誉,在清代三百年学术史上没有第二个人。

章太炎晚年定居苏州治学,以语言学家、哲学家名满天下。其时章太炎侄儿在上海法租界和一个颇有身份的人发生房屋纠纷,相持不下,就请章太炎帮忙。章太炎虽是名满中华的革命先贤与国学大师,也干预不了法租界的事,无奈之下他想到杜月笙是法租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只得放下名流学者的架子,亲笔写去一封信请求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接信后马上调动关系排难解纷,取得两边都满意的效果,然后亲自到苏州章太炎处汇报处理经过和结果。两人在章太炎书房相谈甚欢,此时的章太炎经济并不宽裕,杜月笙临走使悄悄将一张两千银元的银票压在茶杯下,不动声色地向章太炎送了一份厚礼。此后杜月笙还每月接济章太炎的生活。章太炎的感佩可想而知。

投桃报李,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更亲笔用古色古香的文句为杜月笙修订家谱。他根据杜月笙的自述“祖先由浙江海宁迁来”,“考证”出“杜之先出于帝尧,直系祖先为山阴杜衍”,让出身微寒、父母双亡、近族寥落的杜月笙跻身帝王之系、名人之后。有了章大师的这篇笔墨,杜月笙身价倍增,并于1931年无限风光地在故乡浦东高桥落成了他的杜氏祠堂。

学术泰斗和黑道巨枭,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建立起了“平生风义兼师友”的交情。更有两人互换情人之说,在章太炎的后人章含之乃至洪晃的文字中都有提及,那是一笔糊涂账,不算也罢。

成名后的杜月笙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上海华格臬路杜月笙寓宅门楹“友天下士,读古人书”,以此时时鞭策自己。然而杜月笙毕竟识字少,无法去“读”,他就重金聘请高明的说书艺人长期为他讲《三国》说《水浒》,学习历史知识和古人处世方式;他非常注重仪表文明,不论天气多热,他长衫最上面一颗纽扣也从不解开,并禁止衣冠不整、赤膊袒胸的徒众出入杜门。他一度勤练书法,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但“杜镛”二字终可潇洒地到处签写。

1921年左右,当时只是一个小混混的戴笠在杜月笙的赌场里掷骰子,技艺超群,让赌场出血不少,看场子的人要收拾他一顿,结果,戴笠指名道姓要见杜月笙。杜月笙见了戴笠,让他表演一下。一看之后,对戴笠的绝技赞不绝口,认为此人心思手腕这么灵活,非常人可比。于是当场结拜,以兄弟相称。

也有说法是,戴笠早年在上海穷困潦倒,报考黄埔军校时囊中羞涩,无路费南下广州。他灵机一动,跑到杜府求见杜月笙。杜府门前戒备森严,保镖们不让他进门,戴笠故意大声吵闹,惊动了杜月笙。他走下楼来,见是一陌生青年,问他何事喧哗?戴笠抱拳相告:“兄弟欲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但身无分文,闻听杜先生一贯仗义疏财,能否助小弟一臂之力,赏点儿路费。小弟日后若能飞黄腾达,定当厚报恩公!”杜月笙听到这一番好话,当即给了戴笠一笔钱,说:“小事一桩,不必回报。”

后来成为军统特务头子的戴笠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杜月笙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和戴笠的这种知遇之恩的特殊关系。

黎元洪由总统被迫退位后,流落于上海,得到杜月笙热情款待,黎元洪的秘书长骈文大家饶汉祥特撰一副对联赠杜月笙:“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杜月笙广结名流,许多文化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如章士钊、江一平、郑毓秀、秦联奎、陈群、杨云史、杨千里等,都是他的寻常座上食客,连同名震天下的大教育家黄炎培也是他的好友。

他用的秘书当中,有曾为袁世凯搞筹安会的所谓“六君子”之首的杨度,以及当过徐世昌总统府秘书的徐慕邢。还有不少旧文人、洋博士之类的人,经常为他出主意。

杜月笙同韩国也很有渊源。当时韩国临时政府就是凭借杜月笙的大力疏通才在上海法租界寻得了最初的办公大楼。现在在上海看到的韩国临时政府遗址已经是之后搬了4次后的地方。

1943年上海滩著名电影明星金山和张瑞芳结婚时,证婚人就正是杜月笙。而周恩来,对金山一直以姐夫自称。

顺便说句闲话:金山与张瑞芳婚后不久,金山在重庆组建了中国艺术剧社,两人的这段婚姻一共维持了7年。

1950年,金山与张瑞芳离婚,与话剧导演孙维世结婚。孙维世为周总理的干女儿,被外人称为红色公主,也是红颜薄命情路多舛的一个女人。

1951年抗美援朝时,金山跟随文化艺术团到朝鲜战场慰问演出,受到金日成的热情款待,并指派自己年轻貌美的女秘书给金山当导游兼翻译,结果金山和女秘书云雨翻生颠鸾倒凤,将中朝友谊发展的淋漓尽致。

金日成一怒之下枪毙了女秘书,将金山交给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处置,彭德怀请示北京,要金山的命向金日成谢罪。后经周总理几次协调,金山方保住了命。

言归正传。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充当打手。,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就先和黄金荣、杜月笙等人秘密会谈,取得两人合作保证后才开始动手。南京政府成立后,杜月笙担任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虽是虚衔,但有助于提高社会地位。同年9月,任法租界公董局临时华董顾问,1929年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蒋介石早年尚未发迹时,曾在上海由友人引荐会晤杜月笙,并且向杜月笙递上“红帖子”(所谓“红帖子”,即在红纸上以毛笔书写投入门生的姓名,父母亲的名字,和本人生辰八字,帖子上并以正楷工笔书写:”弟子某某某拜某某人为师”。)在杜月笙门下,成为门生。有人考证外界一度误认蒋介石拜在黄金荣门下,这是外人的误解。夤缘黄金荣身份特殊,抗战前到日本侵占上海租界区这段时期,黄金荣长期任职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华人探长。身为探长,格于职份,黄金荣自不便开堂收徒,当然更不好当众接受蒋介石“红帖子”。假使黄金荣胆敢私下开香堂收徒弟,万一消息外泄,被法国租界执事者知悉,他的巡捕房华人探长职位必定不保。

蒋介石递给杜月笙的“红帖子”上,署名“蒋志清”三字,蒋志清正是蒋介石读私塾启蒙后取的名字。

抗战白热化阶段,杜月笙把蒋介石这纸“红帖子”,锁在自家存放钱财和贵重物品的保险箱里,杜月笙离沪前夕,将保险箱内财物及各门徒“红帖子”,当面交代一位账房先生负责保管。抗战胜利,杜月笙回到上海家中,打开保险箱清点财物,钱财珍宝一样不差,惟独那份蒋介石“红帖子”不翼而飞。

在二十年代的上海滩,大凡显要名人立足社会,都要疏通关系向青帮交纳保险费,否则,灾难不断,甚至身家性命难保。蒋介石虽曾一度加入过青帮,而且一直与青帮首领杜月笙私交甚厚,但“规矩”却不能破。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西摩路的宋家宅邸举行了十分隆重的结婚典礼。12月10日,蒋介石重新登上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宝座。作为总司令的新娘,宋美龄急于施展权威。宋美龄在结婚之前,因是富家小姐,也属交保险费的人。她从美国回来后,其兄宋子文一直替她代交保险费,可她浑然不知。婚后宋美龄得知蒋介石要向青帮交纳保险费,极为不满。她认为蒋介石身为总司令,是中国权倾朝野的显赫人物,根本不属应交保险费之列。宋美龄勉强做通了蒋的工作,决定不再交纳“保险费”。于是,蒋和宋由莫干庙宅邸进出上海时,也不再向杜月笙打招呼了。

于是宋美龄在外出时被青帮邀请至某别墅做客,蒋介石纵使兵权在握,亦无可奈何,后由宋子文出面斡旋,履行了“保险”手续,并致歉意。这才将宋美龄从受到“特别照顾”的别墅里领出。

后来有人曾写过回忆录,称被宋美龄在失踪时被脱光了衣服之类云云,一如数年后的刘嘉玲。

这些都是小道消息,究竟有没有宋美龄被青帮劫持之事,尚有争论。

有证可查的是:有次法国领事馆的范尔迪先生携其女友(一位中国美人)去太湖游玩,结果被太湖水贼绑了票,法国领事馆大为慌张,他们知道杜月笙势力强大,连忙和杜月笙商量,让他去解救人质,杜月笙二话不说,去到太湖山寨,和山头老大一番交涉,分文不费把这对同命鸳鸯毫发不损地带了回来。法国领事馆对杜的本事刮目相看,非常赞赏。最重要的,这位范尔迪先生,在法租界服务有年,后来竟升任法租界领事,和杜月笙好得简直可以穿一条裤子。

1931年7月23日的《纽约时报》刊出了一则新闻《枪弹未击中宋子文》。报纸引用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本人的自述说:“我从车站上走出来,离出口处大约15英尺远的地方,突然有人从两侧同时向我开枪……我身边的秘书的腹部、臀部和胳膊都中了枪弹。……奇怪的是,我竟未伤毫毛。”很显然,这是为了吓唬宋子文,而这场枪击的幕后主使人就是杜月笙。原因是在不久前,杜月笙与财政部有一笔交易,他为此支付了600万元。后来,他想讨回这笔钱,但宋子文却还给他600万元公债券。于是就有了枪击这一幕。宋子文弄清真相后,迅速把公债券换成了现金。

杜月笙说:人活在世上要靠两样东西,胆识和智慧。

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乡买地五十亩,大兴土木,起造杜家祠堂。

1931年6月9日,举行家祀落成典礼和“奉主入祠”典礼,轰动了整个上海滩,排场之大,靡费之巨,极一时之盛,杜祠开酒席三日,每日千桌。是百年来上海空前绝后的奢侈典礼。

据当时报纸记载:上午9时,六支仪仗队从“杜公馆”出发,长达数里。仪仗队过江时,甚至把十几个观看的市民挤落江中。

从送匾额的客人名单,就能想象来当时的无限风光:

孝思不匮——国民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贺。
好义家风——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
世德扬芬——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贺。
慎终追远——实业部部长孔祥熙贺。
千国栋家——司法院院长王宠惠贺。
光前裕后——警察总监吴铁成贺。
敦仁尚德——前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徐世昌贺。
俎豆千秋——前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曹锟贺。
望出晋昌——前北京国民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贺。
武威世承——前北京国民政府将军吴佩孚贺。
武库遗灵——国学大师章太炎贺。
源远流长——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贺。
慎终追远——西藏活佛班禅额尔德尼贺。
东方望族——法国驻沪领事馆领事甘格林贺。
明德之后——日本驻沪日军司令坂西利太郎贺。

史料记载:黄浦江畔特备140艘汽轮摆渡船,女宾另备专轮。渡船后面再拖着拖驳和舢舨,每船桅顶高高飘扬着红底白字的杜字旗,在滔滔江面上犹如一条长龙,直驶高桥。舍船登陆,只见码头上搭着5丈高的五彩牌楼,一路汽车相接,从事先新筑6尺阔、5里多长的杜高路上驶抵陆家堰杜氏家祠。一路插满彩旗,每半里矗立一座松柏扎成的鲜花牌坊,沿途两旁挤满人群,盛况空前。当天上海邮政局也在那里设立一个临时邮局,赠送来宾每人一套印有“杜祠落成典礼纪念”的信封信纸,并加盖红色纪念邮戳。凡去道贺的客人都可以得到一枚很精致的纪念徽章,凭这一徽章可以去看戏和吃饭。

首先由杨虎以国府中将参军身份代表国民政府和主席蒋介石道贺。公祭典礼是由吴铁城、刘志陆、宋子文的代表宋子安、孔祥熙的代表许建屏、何应钦的代表何辑五等执祭,杜率儿子在旁答礼。接着是来宾道贺。参加道贺的来宾有法国总领事甘格霖、公共租界警务部长毛鼎,还有日本总领事和日本驻军司令板西将军及许多外国客人。此外,各省主席、市长的代表,各地帮会头子,上海工商、金融等各界的头面人物共1万多人。去赶热闹的贺客,不少是为了去看几场南北京戏名角会演的拿手戏,这在当时是有钱也不易看到的。那次梅兰芳是从广东赶来,荀慧生是在上海大舞台演出,程砚秋是从哈尔滨来,尚小云是从天津赶来,还有10多年没有到南方的龚云甫,那次也破例去了,王又宸有病,刚好也在头天赶到。其他如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肖长华、姜妙香等也都是很早就来了。从10日到12日的三天连台好戏,使上海、南京都为之哄动。1万枚纪念徽章早已发完,临时还加添了几千个入场证。附近几县赶去看热闹的根本不能入场,便由天蟾舞台等戏班在外面演唱招待。每次开饭1000桌左右,要分四五次才能开完,几乎整天都是在开饭。从各方送礼之多,堂会戏目之精彩,排场之阔绰,在上海都是空前的。

一时间,北京一应名伶几乎全部云集上海,为庆贺杜祠落成“极声色之娱”,史称“杜祠堂会”。

除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四大名旦”、武生泰斗杨小楼等人之外,还请来了当时的前辈耄宿、老旦名家龚云甫以及前辈黄派武生李吉瑞,同时,后来成为四大须生之一的谭富英以及李万春等新生代也一起加入,成为京剧界空前绝后的“三代同台”盛会。

从浦东码头上岸,到杜氏祠堂大概有8华里的路程,由杜月笙掏钱修筑了一条柏油马路。杜祠庆典的三天里,这条路上车水马龙,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荀慧生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杜祠堂会三天间的实况,尤其第一天路上最为混乱:在浦东路中,遇程砚秋、姜妙香乘人力车。又闻王又宸虽人力车亦不得乘,只好步行。又闻途中路窄而曲,有汽车翻身,落水一人,及江中小船被撞,船载二千人大呼救命事,刘玉泰腿被汽车撞伤……据魏三云,杨小楼步行至杜祠,梅兰芳觅汽车不得,竟坐老汉所推之独轮小车,俗称老汉推车是也。

杜祠堂会主要参演人员:

梅兰芳、杨小楼、马连良、高庆奎、谭小培、谭富英、龚云甫、金少山、言菊朋、荀慧生、萧长华、姜妙香、尚小云、程砚秋、周信芳、王少楼、李万春、王又宸、贯大元、李吉瑞、华慧麟、张春彦、张藻辰、郑永皋、王庾生、郭继云、袁履登、王晓籁、蓝月春、王英武、小桂元、苗胜春、刘斌昆、徐碧云、王芸芳、郭仲衡、杨鼐侬、金碧玉、彭春珊、小杨月楼、小奎官、金仲仁、曹毛包、陈鹤峰、马富禄、蒋宝印、刘宗扬、雪艳琴、雪艳舫、刘汉臣、刘砚亭、刘奎官、高雪樵、、张质彬、张国斌、、赵如泉、金素琴、季小姐等。

国学大师章太炎就在这里写出了一篇传世大文《高桥杜氏祠堂记》。

所以杜月笙说:每月存款折上多几个零不算你有多少钱,花出去多少钱才算你有多少钱。

他又说:钞票再多只不过是金山银山,人情用起来好比天地。

典礼期间有一个故事:上海三大亨之一的张啸林担任总招待,当时座拥东北三省的张学良也派了一个马弁代表他出席了典礼,自然落座贵宾席,张啸林从衣着上看对方不过是个普通士兵就上去破口大骂,一贯跋扈的士兵上前就给了张啸林一记耳光,把张啸林打的满脸通红。张啸林虽是当时上海滩的第三号人物,但张学良是仅次于蒋介石的全国第二号人物,而且又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此事也就只好不了了之了。

看来流氓遇见兵,也是有理说不清。

黄金荣也有类似的经历:

1920年,黄金荣专捧的“四大坤生”之一露兰春演出时被人恶意喝倒彩,黄金荣大怒,出手命人将喝倒彩的青年教训一顿。露兰春日后成为黄金荣的小妾,在美人面前,男人自是要救美的。

几天后该青年带数十个便衣在戏院包间将黄金荣带走,在龙华关了7天。

徐铸成的《杜月笙正传》中写道:关了七天,等于是在他(指黄金荣)脸上剥去了七层皮,“台型“卸足了……这个偶像被打破了。

经杜月笙张啸林多方奔走,黄金荣向浙江军队捐献了一架飞机,才被放了出来。

该青年就是浙江督军卢永祥之子卢小嘉。卢小嘉与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棋瑞之子段宏业被称为“民国四大公子”。

席尽人散后,杜家豪华的祠堂就成了远东最大的地下吗啡和海洛因加工厂。

80年后,杜家祠堂经历了时代变迁,已然风光不再。这片已经成为军事禁区的地方,常人已经很难进入。

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抗日战争期间,杜家祠堂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在仅剩藏书楼等。当年建的学校名“正始小学”,招收当地孩子入学;医院即“济群医院”,解放后先迁砖桥街,后徙陆家祠堂(即今三联商场原址),并逐渐扩建为今日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场选美大赛发生在1946年的上海滩,它的主办者就是杜月笙。

1946年7月26日,上海各大报纸上刊登了一则醒目的启事:欢迎上海市的名媛佳丽报名竞选“上海小姐”。

这场选美轰动一时,参选的佳丽多为上海滩当红歌星、舞女。结果,大获成功,杜月笙和其弟子共获得4亿法币赈灾款,捐助遭受灾难的苏北平原。

杜月笙一生共名媒正娶了五位太太,有三个太太是舞女或演员,各个有才有貌,姿色上等。

大太太名沈月英,苏州人,没有生育。她领养一个儿子,名杜维潘,虽是养子,但此子进门后,杜月笙事事顺利,所以爱得胜过己出。后大太太因与表哥通奸被杜幽禁十年。二太太陈帼英,上海人,原是舞女,后跳舞结识杜并嫁给杜,共生育三个儿子,即维桓,维翰,维宁。

三太太孙佩豪,苏州人,筱桂荪外甥女,十六岁嫁给杜。生育两个儿子,即维屏、维亲。

四太太姚玉兰,北京人,著名京剧演员,父亲为著名京剧丑角“七盏灯”,姚玉兰与母亲小兰英、妹妹姚玉英在上海演出时被杜看中,姐妹同一晚被杜强占,一个星期后姚玉英病死,姚玉兰生育二子和二女,即维善、维嵩和美如、美霞。

五太太孟小冬,北京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姚玉兰师姐,先前曾经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段爱情为世人赞叹。后随杜月笙在1949年逃往香港后,与其结婚。

孟小冬,1907年生于上海。出身京剧世家的孟小冬是公认20世纪最杰出的余派老生传人,有“梨园冬皇”的美誉。1947年上海,杜月笙花甲大庆的义演中,孟小冬演出的两场《搜孤救孤》被誉为“广陵绝响”。

当时最红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称的梅兰芳,以男性扮女人,最红的生角是孟小冬,以女性扮男人,乾旦坤生,颠倒阴阳,有好事者促成他们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游龙戏凤》,男女角色颠鸾倒凤,终究戏如人生,两人由戏生情,因情入戏,成就了一段民国绝恋,为世人赞叹。

当年梅兰芳的走红程度,现在的任何当红明星都无可比拟。孟梅之恋经常是各大报纸的娱乐头条,他的出场费曾达到十根金条,他的演出常常一票难求,无数人“舍命探梅”,他的红是空前绝后的。

梅兰芳第一次去上海演出,在当年刊登在《申报》上的演出广告中,梅兰芳就有“南北第一著名青衣兼花旦”之美称,又赞他“貌如子都,声如鹤唳”。当时的“丹桂第一舞台”购买了数期当地报纸的版面,只写着“梅兰芳”三个大字,连着登了好多天。而到美国演出的时候,梅兰芳谢幕竟达15次之多。

孟小冬这个名噪天涯的冷艳气质女子,却最终逃不过薄命的定数,听信了梅兰芳两房并大的誓言,甘愿为妾,同居几年之后才发觉自己是不被梅家族谱承认的小,加上期间有一位孟小冬的仰慕者持枪冲进梅家开枪伤人,混乱不堪,于是,不愿做金屋之姣的孟小冬离开了梅兰芳。两个人的一段真情恋缘,最后由杜月笙出面,以四万块银元做了了结,不免有些可悲。

1933年9月5、6、7日,孟小冬在天津《大公报》头版,连登3天“孟小冬紧要启事”,全文如下:

启者:冬自幼习艺,谨守家规,虽未读书,略闻礼教。荡检之行,素所不齿。迩来蜚语流传,诽谤横生,甚至有为冬所不堪忍受者。兹为社会明了真相起见,爰将冬之身世,略陈梗概,惟海内贤达鉴之。

窃冬甫届八龄,先严即抱重病,迫于环境,始学皮黄。粗窥皮毛,便出台演唱,藉维生计,历走津沪汉粤、菲律宾各埠。忽忽十年,正事修养。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

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抑冬更有重要声明者:数年前,九条胡同有李某,威迫兰芳,致生剧变。有人以为冬与李某颇有关系,当日举动,疑系因冬而发。并有好事者,未经访察,遽编说部,含沙射影,希图敲诈,实属侮辱太甚!

冬与李某素未谋面,且与兰芳未结婚前,从未与任何人交际往来。凡走一地,先严亲自督率照料。冬秉承父训,重视人格,耿耿此怀惟天可鉴。今忽以李事涉及冬身,实堪痛恨!

自声明后,如有故意毁坏本人名誉、妄造是非,淆惑视听者,冬惟有诉之法律之一途。勿谓冬为孤弱女子,遂自甘放弃人权也。特此声明。

这个“启事”彻底将梅孟之情斩断。多年之后,孟小冬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只是一切都过去了”,透露出无尽的唏嘘。

此后杜月笙对来上海演出的梅兰芳处处为难,先是与上海各报馆打招呼,不准报道梅兰芳演出的消息,接着又令手下在梅兰芳演出时起哄捣乱,弄得梅兰芳演出受挫,经济亏损很大,甚至连返回北平的路费都凑不齐,只得典当行头,才得以离开。

孟小冬一直拒绝和梅兰芳再次见面,两人望影相避,直至终老。

杜月笙的第四房姨太太姚玉兰与孟小冬是孩提时的玩伴、长大后的闺中密友、戏台上的师姐妹,关系非比一般,正因如此,在姚玉兰的牵线搭桥下,才有了孟小冬嫁给杜月笙的一段情事。

世道混乱,战乱不止,政治与京剧舞台紧密相连,黑道与白道参与其中,诡谲复杂,一生傲岸的孟小冬,最终也只能屈从于命运的摆布,成为杜月笙的情人。

1949年孟小冬跟随杜月笙一起逃往香港。

1950年,杜月笙准备迁居法国,当着家人的面,掐指计算迁法需要多少张护照。当他算好了需要27张时,孟小冬淡淡的说了句:“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一语道破实情。杜月笙一愣,当即宣布尽快与孟小冬成婚。

1950年5月,杜月笙下了几乎离不开的病榻,由人搀扶着,始当新郎,与孟小冬举行了婚礼。孟小冬的脸上终于现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孟小冬的隐忍,杜月笙的有情,成为一段佳话,相伴终老,不仅仅是感激了。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在香港课徒授艺。1977年病逝于台湾。红粉佳人,香消命陨。

孟小冬逝世后,杜月笙的儿子大律师杜维藩以“继妣”发布讣闻(妣:原指母亲,后称已经死去的母亲),当时的台湾政要多有挽联致祭,名流雅士学生民众数千人前往灵前追悼行礼。

古今艺人,受此荣宠者,恐仅一人而已。

孟小冬的遗骨埋葬于她生前自己挑选的山佳佛教公墓,墓碑上书:杜母孟太夫人墓——张大千敬题

一代色艺双绝的坤伶,一个倔强而又聪颖的女子,最终逃不过薄命的定数,两度为妾,委屈半生,在寂寥中度过最后的黄昏。

许姬传曾有诗悼之曰:

丁沽初睹玉精神,羽扇纶巾意态醇。
殚志寻师求绝艺,余门立雪得传薪。
沧桑几度鱼书隔,瀛海惊闻墓草醇。
回首春申歌舞地,绕梁遗韵落芳尘。

这该是孟小冬一生的最佳写照。

张伯驹也曾因此赋诗曰:

梨园应是女中贤,
余派声腔亦可传;
地狱天堂都一梦,
烟霞窟里送芳年。

诗中不无惋惜之意。

杜月笙与孟小冬结婚照,1950年摄于香港,时年杜月笙六十二岁,孟小冬五十三岁。

杜月笙喜好京剧,有“天下头号戏迷”之称,他曾兼任多家票房的理事。

他自己开设的恒社,专门设有平(京)剧组,名伶马连良、高庆奎、谭富英、叶盛兰,名票赵培鑫、赵荣琛、杨畹农等人,都是该社门徒。杜月笙戏瘾很大,不光爱听爱看,也爱唱,而且请过专人教授。教他唱戏的老师先后共有两位,早期是金少山的哥哥金仲林,后期是有“戏篓子”之称的苗二爷苗胜春。他每学会一出戏后就到票房里走票。杜月笙唱戏工老生、武生,他最喜欢演赵子龙、黄天霸这一类人物。

他第一次登台是1922年,在无锡荣宗敬(荣毅仁的伯父)五十寿辰的堂会上,此后便经常粉墨登台。

人们记忆最深的几次大型演出,如1924年为齐(燮元)卢(永祥)战争的难民组织募捐义演,杜月笙和张啸林合演过《连环套》。1930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开幕时举办的义务戏专场,他和张啸林合演过《打严嵩》。1931年上海中华赈济会救济长江水灾募捐义演,他和张啸林合演过《骆马湖》。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张慰如主演《玉堂春》,他和张啸林分别扮演蓝袍和红袍。

作家魏绍昌在《艺苑拾忆》里说:

“杜月笙唱戏改不了他那浦东方言,尤其他善演的《打严嵩》,那段西皮流水,咬字发声最为浓重,被独角戏名演员王无能编到滑稽段子《杜月笙打严嵩》里,到处表演,在市民中广为传笑。此事传到杜月笙的耳朵里,在一次杜公馆举行堂会时,杜月笙差人送柬,请王无能来演这个节目。王无能心惊胆战,又不敢不到,无奈之下,硬着头皮表演了一回。唱完,他加了一句话:‘我唱的是杜派,杜先生已经自成一派了。’杜月笙看得很开心,听得也舒服,不但未加怪罪,而且连说蛮像、蛮像,出手赏给王无能现大洋200块。”

1937年,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于11月迁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帮会的关系,继续活动。他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上海党政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情报、策划暗杀汉奸等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门徒协助军统特务刀劈了大汉奸、伪上海市长傅筱庵。

1945年9月初,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杜月笙返回上海,收割旧部,重整旗鼓。

1948年春,杜月笙参加国民政府召开的“行宪国大”,力捧蒋介石当总统。蒋介石为了挽救严重的财政危机,派蒋经国到上海实行币旧制改革,发行金圆券,要求民间将所持法币外币及金银一律兑换成金圆券。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没有完全照办,被蒋经国以投机倒把罪逮捕,后被判了六个月的徒刑。经过此事,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势已去,与蒋介石已有无法愈合的缝隙。

《建国大业》中有这段往事,杜月笙喜欢人们称呼他为“杜先生”。

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曾见过在《建国大业》中扮演杜月笙的冯小刚。杜美如评价他:样子像,演得也像,只有一点不像,“我父亲是从不戴墨镜的”。

杜月笙晚年曾忿忿然说:“蒋介石拿我当夜壶,用过了就塞到床底下。”这一形象比喻,既是这位大亨对蒋介石的泄怨,又是失宠后凄楚处境的哀叹。

1949年5月1日,杜月笙携家再次迁居香港,住进朋友为他选定的坚尼地18号,这里成为最后一个杜公馆。

中共方面委托黄炎培等,劝杜月笙留在上海,蒋介石拉拢杜月笙去台湾,权衡再三,杜月笙选择去了号称自由港的香港。

杜月笙想举家迁去法国,恳请蒋介石给他办护照。蒋介石说,护照可以办,先交15万美元手续费。杜月笙仰天长叹,说:天下最狠的流氓原来不是我姓杜的,而是他姓蒋的。

杜月笙年轻当小伙计时,一名和尚为其相面,称他将来的富贵在当时上海头面人物黄金荣之上,后来他果然成为“上海皇帝”,富贵远远超过黄金荣,因此他对相面算命深信不疑。

到香港后不就,杜月笙病情渐重,于是他将自己的生辰八字匿名悄悄寄给台北一个名号为“六月息馆主”的算命大师。六月息馆主回函,说他“六十四岁在辛卯,天克地冲绝难度过”,也就是说他绝对活不过虚岁六十四。顿时杜月笙求生信心彻底崩溃。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有人看表,4时50分,一代枭雄,就此西归。

他弥留前对妻子孟小冬说:“把我的尸骨带回上海,葬在浦东高桥老家。”

俗话说的好,是金子总会花光的。

1951年夏,杜月笙病入膏肓时处置遗产,身边仅有11万美元。遗产分配大致如下:每个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

一生气度过人的杜月笙拿出多年来别人写给他的各种欠条,全部予以烧毁,告诫后人每个人都有床头金尽的时候,不得追讨余债。其中光是王新衡就欠了杜月笙500根金条,还算是少的。

据其女杜美如说,杜月笙去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希望了,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1952年10月,杜月笙遗骨被运往台湾,下葬于台北县汐止市大尖山下。

墓地坐东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位于今天秀峰国小后方,墓园上有蒋介石题字“义节聿昭”,墓园本有牌坊,上有张群题字“誉闻永彰”,后在秀峰国小扩建中将牌坊拆除,而题字则镶嵌到墓园。杜月笙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墓为伴。

忧国耿孤忠,不仅垂声游侠传;
首丘慰遗志,成同酧酒大招篇。

——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何应钦挽杜月笙。

台北大尖山下杜月笙的墓园,因长期无人打扫,荒草丛生,残破不堪,由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义务打扫数年。

不知道当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杜月笙地下有知,会做何感想。

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