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全球新闻网 | 118news.com.au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回望汶川十年:中国抵抗大地震的能力增强了吗

2018-5-10 06:19| 发布者: hubert | 评论: 0 |来自: 腾讯评论

导读: 汶川地震马上就要过去十年了,对很多人而言 ,那场大地震依旧刻骨铭心,不仅仅是对受难者,对参与那场地震救援、重建及后续研究的人而言,也是如此。


如何减少大地震中的伤亡与损失,也是汶川地震留下来的课题。有研究者认为,应该把最有效的防灾措施在下一次地震之前做好。那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中国应对地震的能力有了哪些提升?

要点速读

1 汶川地震对中国来说是一转折点,此后中国从各个方面来增强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

2 中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之后世界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3 建筑物强度对降低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成为这十年来地震预防最主要的措施。

过去十年,中国应对地震的能力大大增强

在应对地震方面,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此后中国开始下大力气,从各个方面来增强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

为了增强防震减灾能力,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从2009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

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由原来的7章45条增加到9章93条,条文增幅接近100%。重点对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震后恢复重建等做了修改、完善,新增了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另外,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还完善了防震减灾管理体制、防震减灾的社会参与制度以及防震减灾的经费保障机制等共16项机制。

在一些大型地震发生的高危地区,由于增强了应对能力,大地震造成的伤亡也在大幅减少。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但是本次地震造成的伤亡较少,据统计共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这十年,有关地震预测的讨论从来都没有间断,很多人都对地震预测有所期待。

其实,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地震频发,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等一些地震多发国家陆续开展的地震预报研究,但是由于准确预报艰难,难以取得大的突破,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程抗震上,在地震预报研究上就中断了一段时间,而中国没有中断,一直在进行地震预报研究。

中国建成了数百个由国家基本台、区域台和地方台组成的全国地下流体观测台网;建立了首都圈和滇西地震实验场;初步进行了台网的数字化改造和建设;目前开展的地震前兆观测包括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地下水、地电、地磁、应力-应变、气象、诱发因子、宏观异常等十几类近百种方法,发现了大量的异常现象,但还没有找到像天气预报温、湿、压、风那样物理意义明确的基本要素。

目前,中外科学家对地震预测的看法是一致的,即在地震带内可以做到中长期概率预测,但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

虽然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地震预警研究却发展很快,而且日本等一些国家已经有这样的先例。


地震预警是在震中发生地震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地震预警要做的就是要跟地震波赛跑,跑得越快,地震预警项目就越有价值。

如果提前一些时间发出地震预警,哪怕只提前十几秒钟,都能让很多人在地震发生时获得更多的逃生机会,重要的一些设施也可以立即采取措施,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两码事:地震预报是对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地震事件预先发出通告,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已经发生、但还未形成严重破坏时发出警告。

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不久,网络上流传一段视频。视频显示,汶川县电视台的电视画面变成了蓝底白字的地震预警信息,从40多秒开始倒计时。随后,视频拍摄者所在房屋顶部的吊灯开始晃动。


四川九寨沟地震中的预警

这是地震预警系统在发挥作用。该系统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制,目前汶川、北川、茂县均可以收到电视地震预警。正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预警技术支撑,使得中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之后世界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建筑怎样才能变得更安全?

汶川地震造成巨大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建筑物抗震能力弱,没有抗震能力。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区,房屋没有抗震能力是不行的。大量事实证明,建筑物强度对降低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成为这十年来地震预防最主要的措施。

首先,建筑要选择合适的场址,不能选在断层上,不能选在滑坡、泥石流容易发生的地方,建筑建设选址合理,是提升建筑抗震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北川老县城,在2008年的大地震中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害。中国科学院在地震后,对灾区进行勘察和监测得出结论:“之前北川县城在选址时缺乏科学依据,北川的湔江河堤受力严重,一旦地震就容易受到影响。”而北川新县城在选址时特意注意了这一点,新县城离最近的活动断层带,也就是最容易受地震伤害的地区足有4公里。


异地重建的北川新县城

其次,房屋设防要做好。在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中,完善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并要求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增加了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的相应条款。

第三,房屋设计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来做,同时还要吸取国际经验。世界上很多地区都采用隔震技术来减轻地震对建筑的伤害,在1994年洛杉矶北岭地震和1995年阪神地震中,采用橡胶支座的隔震建筑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隔震效果。于是,国际上开始兴起一股隔震应用热。

隔震即是隔离地震,是指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底或某个位置设置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来隔离或耗散地震能量,以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输,使结构振动反应减轻,实现地震时建筑物只发生较轻微的运动和变形,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隔震建筑的橡胶支座

2001年,中国出便台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首次将隔震建筑设计纳入抗震规范;2010年,在对汶川地震震害经验进行总结之后,修订版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发布。新版本的《规范》对灾区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推动了各种隔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008年汶川地震后,新建的汶川第一小学没进行隔震设计,第二小学则做了隔震防护。安装在两个小学内的监测设备显示,两所学校在2013年芦山地震中房屋水平加速度反应大概相差6倍。

第四,重视农村地区的建筑安全。在大中城市,房屋建筑基本上都纳入了建设监督管理程序,房屋建筑一般都是正规设计、正规施工、正常使用,工程质量和抗震性能一般是有保证的。而对于一些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早期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技术能力的限制,要么房屋建筑的抗震防灾投入不足,要么房屋建设活动游离于建设监督管理程序之外。这一类房屋建筑并未完全或没有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抗震防灾技术标准,其抗震防灾的能力无从谈起。


汶川地震后,预制板的坏处家喻户晓,使用现浇楼板并设置构造柱成了灾民获得重建补助的必要条件

在政府层面,已经开始开展相关的农村既有建筑改造工作。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要求,享受各级政府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农户实施住房重建或新建的,必须严格执行抗震要求有关规定。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乡镇政府村镇建设管理员要按照抗震要求,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房屋设计、施工等环节的指导与监督。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研究员罗开海认为:“由于我国农村房屋,量大面广,很难在短时间内使农村房屋安全问题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必须以宣传、教育、普及和技术援助为主,辅以必要资金帮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抗震防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唯其如此,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房屋的抗震能力,减轻地震灾害。”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