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全球新闻网 | 118news.com.au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巴黎圣母院——中世纪建筑的巅峰

2019-4-22 06:02| 发布者: yan | 评论: 0 |来自: 鸣鹤书苑

导读: 塞纳河上的西岱岛 (Île de la Cité) ,巴黎开始的地方。


在法兰西这个词还没出现的时候这座小岛就存在了,上面是初生的巴黎。塞纳河水在遇到这座河心的小岛时突然湍急,那时岛上有石块垒起的小屋和街道,还有一座至少公元6世纪就建成的小小教堂,曾经是高卢人的神殿,教堂前有一个小广场。

公元12世纪,百废待兴的法国开始在之前的小教堂上新建一座哥特式的大教堂。当然,他们还不知道这个从附近的圣丹尼教堂学来的建筑样式会被文艺复兴艺术家蔑称为“哥特式”。教堂花费了上百年才完全竣工,后世还往里面添加了不少雕塑。

哥特式教堂使用了肋架券、尖拱和飞扶壁,可以造的很高。教堂的尖塔高耸在城市的上空,就像一只母鸡,将四周矮小的市民住宅和店铺保护在羽翼之下。

信徒们在哥特式教堂里金光闪烁的立柱和宝石般闪耀着光辉的花窗玻璃上分明看见了耶路撒冷。笨重、俗气和单调的东西被一扫而光,教堂的一切都像是在宣告着天国的荣耀。门廊和窗户布局清晰明快,花饰窗格轻巧优雅,令人忽略了教堂其实还是用沉重的大石头建成的。

附近的巴黎市民出生后不久就在这里接受洗礼;长大了来这里听讲道,聆听唱诗班的天籁,在教堂里结婚;假日来参加礼拜和弥撒,在教堂门口碰见邻里,拉拉家常,节日的时候或许还能在这里看上一场戏;有了过失和悔悟,找神父倾诉,有了困惑甚至生了病,也要问问神父。

巴黎人在教堂清亮的钟声下度过平静而辛劳的一生,安葬在教堂边上的墓地里,躺在他的父母兄弟身旁,教堂的钟声还将继续抚慰他们。


巴黎人喜欢这座教堂,称之为“Notre Dame de Paris”,意思是“Our Lady of Paris”,中文叫作巴黎圣母院。

对他们来说,建造教堂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荣耀上帝,也是建造生活本身。巴黎圣母院建造的年代,西欧教会十分富有,为了建教堂,国王也馈赠了很多钱,但大部分还是靠市民的慷慨捐献和踊跃参与劳动。因此有人说,巴黎圣母院是老太太的小硬币造起来的。

巴黎圣母院和欧洲其他数以万计的中世纪教堂一样,至今仍在使用中。在动工建造后的八百多年间,她几乎见证了整个法兰西的历史:第一次全国三级会议在此召开;亨利六世在此加冕;教廷在此为圣女贞德召开平反诉讼会;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里遭到破坏;拿破仑在此加冕;1944年8月巴黎光复,戴高乐将军第一件事就是去巴黎圣母院做弥撒,感谢圣母庇佑自由法国……

如今站在这座建筑前,就仿佛可以看得见这一切历史,甚至还能看见《巴黎圣母院》中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在教堂前的台阶上飘然走过,身后跟着那头智慧的山羊;听见怪人卡西莫多在教堂南钟塔敲响的钟声,震荡在夜色里;看见神父克洛德阴郁的身影在圣母院顶层飘荡,裹挟着黑暗向我们逼近;维克多·雨果用手摩挲着圣母院塔楼间的石块,上面隐隐刻着“命运”两个字。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件历史的切片,它讲述了法国中世纪的世界观。我们走进巴黎圣母院,就如同走进了中世纪法国人的内心,他们如何看待世界?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如何自我确认?我们还必须要思考,他们与我们有何不同。

从前古老的罗马式教堂更为沉重、严峻、强大而有力,表现出一种“战斗的基督教”姿态,给信徒们提供庇护所,对抗邪恶的侵袭。

而新的哥特式主教堂则让信徒们看到之前只在布道和圣歌中听说过的圣城耶路撒冷。那里有珍珠做的城门,碧玉和宝石做的城墙,纯金和透明玻璃造的街道……(圣经《启示录》21:18-21)


像大部分哥特式教堂一样,巴黎圣母院大门朝西,这样信徒们进去后走到圣坛前,就可以面向东方的耶路撒冷祷告。建筑的整体布局沿袭了上一个时代的罗曼式建筑,厅堂建立成十字形的布局,有两座钟塔。不过巴黎圣母院的两座钟塔上没有尖塔,只在十字布局的中心有一个。在建筑师的心中,尖塔建的越高,就越接近天堂。


巴黎圣母院西面 (正面)

巴黎圣母院里面总共有十座钟,分别放在钟塔里和教堂内的中殿里。从前像卡西莫多那样的敲钟人往往会敲南塔里最大的那座名叫 Emmanuel 的钟。整座圣母院的不少部分都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毁坏,经过了重修,而 Emmanuel 幸运的保持完好,没受到损坏。


正面钟塔下是一排怪物之廊 (Gallery of Chimeras),其中有着全世界最著名的滴水嘴兽(gargoyle,也就是雨漏),身影曾在电影中出现过。

滴水嘴兽是东西方都很常见的装饰,将排雨水管道的终端雕刻成动物或是鬼怪的样子,中世纪的欧洲最多。中世纪的欧洲人大部分不识字,图像则是人人都能看懂一些,意义就很重要,不少教堂认为滴水嘴兽可以象征鬼怪被关在了教堂外。


玫瑰窗和上面的花饰窗棂是哥特式建筑的一大特色,彩色玻璃拼在一起刻画着天堂,或是批判各种罪恶,也叙述着各种圣经和圣人故事,被称为中世纪文盲也能看懂的“傻子的圣经”。

一开始是因为中世纪西欧玻璃制造水平低,没法生产大片纯色的玻璃,人们只能用杂色玻璃拼拼凑凑,便索性模仿拜占庭的马赛克镶嵌画做成彩色玻璃镶嵌画。这样的阴差阳错、无心插柳,效果竟然不错,便沿用了下来。

后来玻璃烧制技术进步,玻璃片可以更大、更透明、色彩更多,人们便倾向于做更大的彩色玻璃人物,一扇窗户上放不下太多人物,就只能描述更简单的圣经故事情节,玻璃花窗艺术反而退步了。

因此,作为哥特艺术发展早期的巴黎圣母院建筑,她的花窗艺术更加值得珍惜。呈玫瑰形辐射状的圆形玻璃花窗被特别的称作玫瑰窗,圣母院共有三扇大的玫瑰窗,正面和南北耳堂上各有一扇。


西玫瑰窗内侧摆放着圣母院里最大的一架大管风琴 (great organ),挡住了花窗的很大一部分。西玫瑰窗外有一个圣母的雕像,有两个小天使相伴,前面有一排栏杆,因此被形象的称作圣母的阳台 (Virgin's Balcony)。


二层两侧窗户中间的立柱上分别是亚当和夏娃的雕像,他们中间的圣母脚下踩着伊甸园里那条诱惑的毒蛇,意味着她战胜了魔鬼、无染原罪的身份。


西玫瑰窗下面是众王之廊 (Gallery of Kings),有28位犹太国王 (Kings of Judah),包括从大卫王开始的以色列王国、分裂后的南国犹大以及独立了仅仅几十年的犹太哈斯蒙尼王朝的君王。(《犹太人三千年系列》第二回)

基督徒们认为耶稣出现之后,凡是跟从他的人便成了新的“以色列人” (Israelites),因此他们也认可耶稣之前的这些以色列君王。


法国大革命时,群众们不清楚原委,以为众王之廊里的雕像是法国国王,便把雕像的头都砍了,动乱过后被修复了回去。不过仍有许多残件收藏在法国国立中世纪博物馆中。

正面最底层总共四根立柱 (序号13-16),中间的两根柱子上是两个著名的女神:Ecclesia 和 Synagoga,这两个单词分别是 Church 和 Synagoga 的拉丁文,也就是基督教教堂和犹太教会堂。这两个人格化的建筑物在罗曼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的正门或是耶稣受难图景旁都很常见。


一般来说“基督教堂”女神带着王冠,一手拿圣杯,一手拿一个顶端是十字架的长棍,目光坚定;而“犹太会堂”女神则被蒙着眼,扛着一个损坏的长矛——象征着耶稣受难时用来刺他腋下的那个矛,另一手拿着一本马上要从她手里滑出去的妥拉经卷 (摩西五经,代表犹太律法)。

她们成对出现,意味着基督教战胜了犹太教,基督教虔敬光明,而犹太人蒙蔽、杀害耶稣、死板的遵守律法。

边上的两根立柱上分别是两位重要的圣人:圣斯德望 (St. Stephen,天主教译作“斯提反”) 和圣丹尼 (St. Denis)。


圣斯德望是基督教会第一位殉道者 (圣经《使徒行传》),立教功臣圣保罗看到斯德望殉道的场景,深受震撼。

圣丹尼是将基督教带到法国的人,他是巴黎的第一位主教,也是法国和巴黎的主保圣人之一。他在殉道后曾捧起自己的头颅继续前行了几公里后才倒下。可以说当人们把巴黎、法国和基督教三个词放在一起,就一定会提到圣丹尼。整座巴黎圣母院,除了耶稣和圣母之外,圣丹尼雕像出现的次数最多。


正面底层三座门正中间的一座是最后的审判之门 (Portal of the Last Judgment),中间的柱子上是一个传道耶稣像 ("Beau Dieu",手捧经书,作教导状),门两侧是十一位门徒和圣保罗,十二门徒中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被圣保罗替换掉了。

门左边的六个雕像是:巴罗多买,奋锐党的西门,小雅各,安德烈,约翰,彼得;右边是:保罗,大雅各,多马,腓力,达陡犹大 (不是出卖耶稣的那个犹大),马太。


门上方的过梁上的装饰雕刻描绘着最后的审判画面,耶稣坐在荣耀宝座上,样子象征受难,一侧的天使拿着钉死耶稣的钉子和用来刺他肋下的长矛,另一侧的天使拿着十字架。天使两侧分别是施洗约翰和圣母马利亚。在他们下方,天使长米迦勒 (Michael) 用天平衡量每一个灵魂,好灵魂去右边 (耶稣的右) 的天堂,罪恶的灵魂被魔鬼带去左边的地狱。


哥特式建筑的墙依然很厚,为了避免信徒们面对厚重的大门产生不适,便做成了层层推进的样子,这就给更多的建筑装饰留下了空间。


最后的审判之门的尖拱上有七层拱门装饰,大部分是圣人,代表着“天堂陪审团” (Heavenly Court)。拱门最底端的小小空间里雕刻着地狱,被诅咒的灵魂被踩在脚下,第五道拱门的最底下是罪恶的富人、主教和国王,意味着即使他们犯了罪也依然会被审判。


巴黎圣母院左侧的大门叫做圣母之门 (Portal of the Virgin),门上的山墙描绘了圣母去世和升天并加冕的情景。


圣母之门正中的柱子上是圣母子塑像,左右两侧各四座全尺寸塑像。左侧第一座是君士坦丁大帝,他是首位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罗马皇帝。雕像中的他一手持权杖,一手拿着王权宝球。圣丹尼则以他最脍炙人口的手捧头颅形象出现。


右边四座塑像中有两个较为陌生的名字。圣女热纳维耶夫曾经带领巴黎人抵挡过匈奴人的入侵 ,并在克洛维一世 (比圣女小44岁) 皈依基督教的事情上做了贡献,她安葬的教堂就是后来的先贤祠。圣女热纳维耶夫的遗骸保存了一千多年,可惜还是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烧毁了。雕像中的圣女一手拿着蜡烛,一手捧着书,在别的艺术作品中她有时还会拿着巴黎城的钥匙。


右边的教皇西尔维斯特一世在位的21年里 (314-335 C.E.),基督教发生了不少大事 ,包括君士坦丁大帝颁布承认基督教的米兰诏书,以及召开第一次世界主教大会——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这次会议确认了基督教“三位一体”神学理论的正统性、将阿里乌斯教派斥为异端、确定了复活节日期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如今西方天主教会依然沿用的复活节期。文献资料里没有关于这位教皇生平的详细记录,但想必他在这些事件里都有不小的功劳。


最后的审判之门右侧是圣安妮之门 (Portal of St. Anne),圣安妮是圣母的妈妈,圣经福音书中没有记载她,不过传统上都这么认为。门上画了从天使报喜到牧人来拜的画面。门中央的立柱上是圣马塞尔,是公元5世纪的巴黎主教,因屠龙保护了巴黎而被封圣。

在西方,龙往往象征着难以驯服的自然力量,由于圣经《启示录》中说龙是魔鬼、是撒旦,因此在教会中龙也象征邪恶罪孽。教会学者把主教降龙视为基督的力量战胜魔鬼,当时没有哪位主教不在权杖上装饰被打败的龙。

因此早期基督教里有不少圣徒屠龙的传说,除了巴黎的圣马塞尔,还有英格兰的圣乔治。屠龙的事件很有可能是用龙来象征一场洪水或是疫情,这场灾难被后世抽象为象征了野性自然力量的龙,成功治理灾难的主教则留下了屠龙的传说。


门左边的四根立柱上是我们在以色列壮游中已经熟悉的人物,除了一位用来凑数的不知名国王外。所罗门王是统一的以色列王国最后一位国王,大卫王的儿子,以智慧闻名。“黑美人”示巴女王来自埃塞俄比亚,慕名前往以色列,带着礼物和智慧谜题向所罗门王讨教,后来怀着所罗门的骨肉离开。

圣彼得和圣保罗是早期基督教最重要的两大功臣,他们首先提倡当时还是犹太人的初代基督徒们从犹太人中站出来,接受非犹太信徒,并且不再遵行一些犹太律法。

保罗一开始是一个优秀的犹太学者,强烈反对耶稣的新教义。据说后来他看见了耶稣复活的异象,便加入了这个他原本蔑视的教派。保罗是基督教真正的奠基人,耶稣一开始传的是“道”,是思想,是仁爱,而保罗在地中海东岸传的则是一种以耶稣为核心、对犹太圣经进行了系统诠释的成形宗教。保罗的传道旅程从如今属于叙利亚的安条克开始,在那里,耶稣的跟随者们第一次被称为“基督徒”。

初代教会的另一大柱石是保罗的诤友彼得,他们互相批评也互相支持。保罗主要给犹太人传教,而彼得主要给非犹太人传教,彼得曾从耶稣手中接过天国的钥匙,罗马天主教会传统认为他是第一任教皇。


右边立柱上还有大卫王和他的妻子拔示巴,也就是所罗门的母亲。拔示巴本是赫梯人乌利亚的妻子,与大卫通奸,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是有些罪恶的。不过在马太福音中他们都被列为了耶稣的先祖。

我们在上一篇《巴黎圣母院为何叫做“圣母院”》中讲过飞扶壁,它使得整个建筑变得轻巧,窗户也可以造的更大。巴黎圣母院的飞扶壁上还有引雨水的凹槽。


欣赏完巴黎圣母院的外观,我们接下来要进去瞧瞧。进门后向前走就进入了中殿 (Nave),在2013年左右,这里摆着几座新钟。圣母院目前总共有10座钟,在弥撒等宗教活动的时候会被敲响。如今已经不是由敲钟人手动去敲,而是有电子马达控制。圣母院里的每座钟都有自己的名字和音调,不过他们都比南塔最大的 Emmanuel 慢5秒,这样大哥 Emmanuel 每次都可以最先响起来。


中殿两侧的玻璃花窗和浮雕描绘着各种宗教图像和圣经故事。中殿的天顶和立柱由哥特式的肋架券和尖拱支撑。


教堂的南北耳堂分别有圣女贞德和圣丹尼的雕像。圣女贞德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的民族英雄,扭转了英国占上峰的战势,在神迹的引领下拯救了法兰西。这位“法国女岳飞”被一位通英的法国主教陷害致死,后来她的平反诉讼会正是在巴黎圣母院召开的。


北耳堂的玫瑰窗是圣母院三扇玫瑰窗中最大的一扇,也是最为精美、保存最好的一扇。除了西、南、北三扇玫瑰窗保持了原样,教堂里其他的花窗玻璃都在18世纪时教堂为改善采光而被替换成了新式透明玻璃。


最里面的圣坛中央是一座圣母哀悼基督的雕像,造型类似圣保罗大教堂中米开朗基罗所作的那一座。描绘了一个亲眼目睹耶稣受难的圣母。这组雕像是1723年才加到圣母院里的,两旁跪拜的二人分别是法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


圣坛和中殿之间是两列唱诗班席,背后各有一架管风琴。


圣母院的南耳堂边上有一座宝物殿,里面的宝物包括三件耶稣受难圣物:据说是耶稣受难时所戴的荆棘冠冕、钉死耶稣的真十字架 (True Cross) 碎片和一枚圣钉。

十字军东征时欧洲基督徒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王国,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出身法国贵族 (墨洛温家族),为了借钱打仗,他将29件圣物抵押给了威尼斯,最后钱还不上了,威尼斯人要来抄抵押物了,但是鲍德温二世又不想让圣物被威尼斯人弄走,于是急中生智,让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给威尼斯人一笔钱,把圣物买回去,留在了法国。

接盘侠路易九世建造了著名的圣礼拜堂 (Sainte-Chapelle) 来迎接圣物。法国大革命中,圣礼拜堂被毁,随后荆棘冠冕和其他几件圣物被移到巴黎圣母院,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和一些特定的宗教节日,都会拿出来展出。


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 (圣母广场,或叫让-保罗二世广场) 地下是圣母院的地下考古博物馆(Crypte Archéologique),从地面向下,可以看到两千年来的巴黎历史一层一层的在你眼前展开。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