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全球新闻网 | 118news.com.au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这场疫情为何成为外国人对中国人偏见和歧视的爆发点?

2020-4-20 11:04| 发布者: yan | 评论: 0 |来自: 澳洲镜报

导读: 生活在西方国家的普通人或许都知道“中国”的存在,可是,会有多少人想要去了解中国。有多少生活在美国的普通人,想要了解中国,像了解欧洲等国家一样了解中国。疫情成为了一个爆发点。


在一个瞬间,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知道中国人在吃蝙蝠。

联想起外国人无法接受中餐中的某些食材,一些偏见便更加深刻了。

但1971年《纽约时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篇文章——

天然食物食谱,其中蝙蝠汤是1971年推荐的美国传统美食之一。

当偏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的源头究竟是哪里?

有一个有意思的研究,来自知乎@lightwing。他用大数据爬了全世界各地各国的新闻报道,一共上千万篇,用来研究到底是中国媒体更爱给外国人负面评价,还是外国媒体更爱给中国人负面评价。

“其实贴出一篇两篇负面或者正面新闻,毫无意义,没有说服力。所以我爬了几千万个有来源的新闻报道,来研究这些媒体,对各个国家的评价到底是褒还是贬。”

褒贬指数越小(少于-1) ,说明这个国家的媒体对另一个国家的负面报道多一些(有偏见)。褒贬指数越大(大于1),说明这个国家的媒体对另一个国家的正面报道多一些。

事实上,因为交流太少以及我们使用的社交媒体完全不是同一个,使得绝大多数中国人,对外国根本不了解。

而绝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根本不了解。

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可能在地理上知道中国在哪里。

也知道中国有一座万里长城,但却不知道具体在什么位置?

听过贸易谈判,但却不知道谈了什么内容。

当然,姚明、林书豪也被大部分美国人熟知。

这些名人也算是“中国出口”。

对于中国的印象,美国人很大程度停留在了日常生活。

中国成为了一个“符号”,食物与娱乐的象征,快乐的源泉,就像中国人喜欢喝“快乐肥宅水”一样。

唐人街,就是美国人认识中国的途径。

当冰箱里空了,没有及时补货,身边的人可能会提议吃“中国菜”。

当然,这些东西在中国的餐馆绝大多数是没有的。

大多数美国人不知道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不知道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周末去哪里消遣。

尽管美国住着许多中国人,也有很多留学生,但是问题是,这么多人在美国,为什么美国人还是不了解中国?

这个外国up给出了回答——人的本性。

2013年,这名UP主住在北京的时候,周围也都是外国人。

除此之外,还有文化上的差异,这也决定为什么绝大多数美国人懒得去理解中国。

既然都是老大了,为什么还要再去外面看看。

“我们过着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再加上英语也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我们自然就期望大家天生就会说这门国际语言。”

“谁会刻意找不痛快呢?”

再说说美国护照吧,拥有美国护照,就像是拥有了万能通行证,很多国家都对美国免签。

但仍有一半的美国人没有护照。

克服路程上的遥远,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应,很多美国人都不喜欢这种体验。

他们太喜欢自己习惯的生活圈了。

总结来说——

舒适弱化一个人的意志和好奇。

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陌生和恐惧。

关于新冠病毒的新闻愈演愈烈,充斥着各种传言。

中国人在美国被打,被骂,被歧视,这就是原因所在。

这种偏见不单单存在于美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和长居的人们多多少少都遭遇过不公的对待。

还记得上个月中国留学生戴口罩被骂脏话吐口水的事情吗?

当地时间3月18日,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网友爆料有中国留学生戴口罩被歧视。

一群外国人向留学生骂脏话、吐口水,骂戴口罩的中国学生是“中国病毒”。

甚至到了后面还动起手来。

中国留学生有做错什么吗?

没有。他们只是因为乖乖戴口罩保护自己,也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就是这样,却在异国他乡遭到恶毒的歹骂。

一位当事人在网络上发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四个中国留学生在南安普顿大学的公寓楼下,遇到好多个当地的青少年,十五六岁的样子。

其中一个男生故意走过来借口罩,被告知不好意思没有后,反倒冲上来向着几个留学生咳嗽,骂他们是“中国病毒”。

还冲进旁边的店里抢了条皮带,piapia抽在地上挑衅。

见可能说理说不过去,开始诽谤留学生骂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

演变到后来发生了暴力冲突。

一个英国的小高个儿拿推车撞了其中一个男生,见他们没当回事,又拿车撞了一个女生,扔东西砸他们,吐口水。

留学生气不过来,跟他们互踹了几脚。

事情开始愈演愈烈,英国那堆青少年还是继续嘲讽,开始跟他们殴打在一起,还冲进公寓把一个中国女生围在角落打。

后来警察都来了。

当事留学生回忆,整件事情最气的是那几个英国青少年用live here的优越语气指责是中国人带来了病毒,

还指着一个戴口罩的女生说她有肺炎。

疫情以来,屡屡曝出留学生和海外华人成为被攻击对象的新闻。

这种盲目“排华”其实也跟国外人对中国人长久以来的偏见有关。

澳洲媒体《太阳先驱报》堂而皇之地在报纸的醒目位置将新型冠状病毒称为“中国病毒”。

甚至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无缘无故的仇恨和借机挥洒的歧视。

而在美国,当地人对中国的固有偏见更是根深蒂固,难以消除。

早前在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中,在纽约地铁Grand St站,一个戴着口罩的华人女子突然遭到非裔男子的辱骂,称她为“得病的婊子”。

一开始她试图不理睬,直接走开,谁知非裔男子却得寸进尺,在女子离开时猛击了她的头部。

这时女子追上去想拦住非裔男子,却被他用雨伞拼命敲打,一边打一边大喊道,“别他*的碰我”。

更有华人因为戴口罩被推下地铁轨道。

偏见和歧视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由长久以来的闭塞视听和傲慢无知中逐渐壮大。

而当下的这场疫情,让原本就存在的偏见愈演愈烈。

100多年前,清朝政府的统治下,中国步入了无比屈辱的时期,种种不平等与歧视纷至沓来。

沉睡的东方雄狮成为了西方国家眼中的“劣等公民”,长辫子,马褂,瓜皮帽成为了他们眼中的“中国符号”,百年过去了,中国飞速发展,在世界站稳脚跟,成为了一大强国。

但在那些种族歧视,傲慢无知的人眼中,却是“符号依旧”,中国还是百年前那个懦弱不堪的清朝政府。

中国人,依旧是那群穿着马褂,带着瓜皮帽,留着辫子的“劣等公民”。

去年,美国长岛的两所高中亨廷顿高中(Huntington High School)和莱维敦镇大道高中(Levittown Division Ave High School)同时上演音乐剧《摩登米莉》(Thoroughly Modern Millie),该剧剧情设置和演出形式饱受争议,引起当地华裔居民不满。

在这部剧中,我们看到了部分美国人对于中国的歧视与嘲弄。

《摩登米莉》讲述的是怀揣着成为富太太心愿的小镇姑娘米莉来到大都市纽约,与另一名叫多萝西的姑娘住进一家名为“普莉希拉”的旅馆。没想到这家旅馆并不是表面那样简单,旅馆老板娘米尔斯夫人乔装成华裔的样子,背地里干着叛卖人口的勾当,一些白人女生被她诱拐绑架到香港卖淫。旅馆里还有两名打工者何庆和傅邦,是来自香港的华裔工作者,他们希望在旅馆工作赚到钱,可以把自己的母亲接到美国来生活。

米莉住进这样一家危险复杂的旅店,重重危机之下,上演自己的摩登故事。

这部音乐剧当时在莱维敦镇大道高中开始了连续4天的演出,后来还在亨廷顿高中的礼堂开始连续三天的公演。

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看到演出内容,争议也越来越大。

该剧主要的争议点来自音乐剧中三名华人角色的扮演。

这三名华人角色的扮演者是三名白人学生,他们穿着古代清朝的服饰来表演,其中,两位华裔打工者何庆和傅邦的扮演者,穿着马褂,戴着瓜皮帽,一副清朝人的装扮。

女演员的造型更是夸张,不仅身着清朝服饰,还在头发中插着一根筷子。

除了服装上惹人非议,表演形式上也让华人观众倍感不适。

为了突出华人身份,这三名演员说着一口带有浓厚广东口音的音乐,动作上也故作丑态,像个鸭子一样走路。

在戏剧、音乐剧作品中,演员常常会采用“夸张、扮丑”的形式来达到舞台效果,大家都理解,但喜剧效果与表达种族歧视态度完全是两码事,歧视并不好笑。

都0202年了,怎么还以为中国人都活在清朝呢?

这个世界上“无知”是最可怕的东西,实际上我不够了解你,你也并不了解我,

误解和歧视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猜测中发生...

真的没有那个必要。

加之现在国外疫情紧张,希望在外的留学生们好好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选择留守的话,都先尽量呆在家里吧。

无论如何,还是安全第一。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